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胡赤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试探素描因素新角度

2012-09-07 15:34:55 来源:
A-A+

  在我们今天仍将写实性素描训练当做基础课来教授的时候,其实我们又不得不从另一角度来衡量其作为造型基础的合理性。尤其当我们发现除了写实性绘画传统外,仍有无际的空间供艺术家去探索和创造时,我们肯定会想到如何去界定那些带有明显主体意识的视觉体验,这种体验在造型规律方面又与写实性素描有什么关系。这种差异的研究将有利于寻找素描作为造型基础的新含义。

  关于比例

  在进行写实性素描训练时,总要涉及到比例、透视、形体、空间、光影(色调)、质感、结构等因素。其中“比例”是区别写实性与非写实性绘画较为关键的因素,对待比例的态度如何会直接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倾向。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喜欢缩小男女性别比例之间的差别,崇尚男人体的力量美;西班牙画家席里科则通过拉长人体长度比例的方法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宗教气氛。

  在一张普通的人体素描习作中,观察者通常用比例来判断对象部分体积、面积大小关系,这种比例的确是基于一定的自然规律,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比例经过观察者合理的比较,将因为被理解而确定在纸上。当这种比较进入到极为细微的程度时,观察者容易被比较的准确性约束而失去主动性,更会失去直觉的生动和直率。相反,写生中倾向于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比例夸张或者不太准确常会使画面显出生气。与其简单地称这种情况为变形,还不如将其看成是画家把客观对象转换成画面的创造性过程。

  那么,比例在素描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到底体现在何处?其实从根本上看,比例是用作区分造型特点的一种确定方法。观察者通过比较可以很快确定对象的整体比例关系,因而找到对象的特点。假如过分强调比例的精确而忽视直觉的敏锐性和概括性,绘画则显得枯燥、呆板、琐碎,其结果会远离绘画的初衷。因为当我们在运用直觉的时候,它可能会包含素描中的诸因素于一体,而比例本身是无法兼容其他诸如形体、光影、透视、结构,质感等因素的。因此重视比例的准确性被视为写实性素描的特权。但是,随着后期印象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的相继出现,画家们尊重自己的感觉胜于再现的写实度,学院派恪守的比例被打破,绘画艺术领域因此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当画家们走出被教条的比例观念禁锢已久的影响后,他们发现造型的含义非常丰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写实性的素描训练往往使一些对待比例采取被动态度的学生因其直觉力弱而陷入到对画面整体感缺乏悟性的困境之中,司徒立先生针对这种情况曾指出:“这种建立在客观主义之上的素描体系,它使素描独立于观察者的主体,它的方法限定了其目的只是指向事物对象的客观准确的模仿。”因此在现今素描基础教学中是强调学生体验在整体艺术感受下的相对比例关系,还是以客观准确为惟一目的的绝对比例关系,共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安排大量短时间的速写和默写练习可有效端正学生对待比例问题所产生的被动态度。

  虚拟的形体与空间

  比例、结构、形体与空间曾经是画家们出于企图再现对象的需要而一致潜心研究的问题。如果说通过比例可以有效区别对象的造型特点,那么,追求形体和空间则是—种在平面上三维地再现对象造型的意图。其中,透视规律的发现和完善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它解决了反映处于空间中不同视点位置物体的视觉规律,使观赏者处于特定空间环境中的幻觉。比之人类早期只能直观平面地绘画来说,发现透视规律应是一大进步。如今,科学家可以运用全息摄影的方法在三维空间中仿制形象,那么,我们现在为何还要学习空间透视的规律?其实,在素描教学中对透视规律的学习仅是出于对这种视觉规律体会的需要。实际上,在绘画创作中,过于在乎透视规律常会因其理性成分太重的缘故而束缚自己的想象力。

  在现实中,形体通过透视而产生空间的纵深感。形体的凹凸、远近都能显现出占有空间的状态。学生在习作中常会为表达出形体在光线中的凹凸感而感到满足。这种在平面上再现事物立体感的追求成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努力。米开朗基罗为其壁画稿画的大量素描习作,为后人研究如何表达复杂的人体造型提供了典范。达•芬奇则通过“渐隐法”巧妙地创造出一个个神秘的空间。

  如今当我们仍将素描基础课中关于造型和空间的训练作为学习基本途径的时候,其实际意义已与当时再现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企图追求仿真效果的形体与空间的努力与借助表现形体空间的原理,明确创造虚拟形体与空间的企图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满足于在一定审美层面上形体与空间的再现技巧,受制于特定光源下所产生的仿真质感和效果,脱离不了与现实造型的比较,艺术家常常热衷在控制画面整体的情况下展开对真实细节的深入刻画,这类型的作品在美术史的文艺复兴到印象主义都可找到无数佳作。后者则借助表现形体空间的原理,明确创造画面虚拟的形体与空间的企图,是将形体与空间的想像建立在象征性的基础之上。它意味着必须教导学生学会将客观的视觉因素转换成可传达的视觉符号,使繁琐的客观物象转变成被主体消化和概括的形象。就如同京戏迷欣赏京剧时从不会将剧中场景和人物与现实作比较一样,因为观众都知道这是在演戏。这种追求纯粹形式语言的欣赏,无所谓观赏者是否被骗人画面仿真空间的做法,这给创作者带来了很大的艺术创作空间。

  在素描开始对虚拟空间追求的努力应始于印象派用色彩表达空间感的实验。当时以莫奈为首的一批画家发现以抖动、交织的用笔加上色彩冷暖与色相对比的规律,可以使画面产生前所未有的灿烂光色效果。在色彩强有力的视觉影响下,素描中体的因素被转化成色块而融入画面之中,画家原来热衷于通过光影来表达形体的习惯因色彩因素的解放而变成了对形和色块这种较为单纯因素的关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导学生如何立体地观察和理解造型固然重要,但是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将主体造型与周围的空间环境取得联系,避免孤立地追求造型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整张画面进行构图的整体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于结构

  如果说素描造型中的比例、透视、形体和空间等因素可能会因为直觉的作用而被削弱的话,那么结构作为素描中的基本因素,则无论是在注重理性的写实性素描中还是注重感性、直觉的平面素描中都起着同样的作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是构成一个造型或者组织的构造方式,在素描教学中特指分析人体解剖中骨骼、筋腱、肌肉的构造。从平面绘画的角度看,结构指构成画面色块、媒介材料的组织方式,它与画面构图或者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写实素描中,学生常被要求通过观察人体的表面起伏,依据学过的解剖知识来理解其内在筋骨和肌肉的联系方式,通过光线来表达造型的体积的质感,从而达到我们理想的审美效果。而在以面为基础的素描训练中,经常通过运用线和色块来体现诸如节奏、动势、疏密、软硬、方圆等视觉效果。合理地运用结构作为组织画面的手段,可以使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营养,避免画面组织的概念化和简单化。蒙特里安通过头像、教堂、树木的结构衍化出平面效果的画面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瑞土画家杰克梅蒂虽然仍运用透视因素,但其强线弱体的手法同样让我们看到结构意识在其作品中的重要性。

  综述以上几个素描中的基本问题:比例、透视、形体、空间、结构在写实性和非写实性(非抽象)的平面化的具象素描中的不同作用可知,实际这些问题是伴随着如何发挥和运用色彩的影响力而产生的。因此如何将色彩和素描的教学结合起来将是未来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过去我们一直沿用的是素描和色彩(油画)分课段进行的做法。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素描教学与色彩教学相脱离的结果,造成素描教师只能上素描,色彩教师只能上色彩的后果。我们已开始尝试将素描和色彩混合进行的做法,即同一模特儿组别,先素描课后色彩课的上法。尽管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却可以使基础教学变得更为有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胡赤骏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